
在四川綿陽這個既不沿海也不高寒的典型西南丘陵城市,我最近評測了一套200立方的小型醫(yī)藥冷庫,老實說,頗有些意外——不是因為技術有多超前,而是這套設備居然在當?shù)氐母邼癍h(huán)境中,依然表現(xiàn)得如此穩(wěn)定、甚至有些“固執(zhí)”。
你可能會覺得,200立方的容量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。但問題是,在醫(yī)藥行業(yè),尤其是疫苗、生物試劑這類“嬌貴貨”面前,任何一次溫濕度波動,都可能是致命的。而這套設備——由本地某家中型工程商搭配比澤爾4匹雙機并聯(lián)方案、配合高密度聚氨酯板體——在連續(xù)15天35℃高溫下,溫控波動被壓在±0.8℃以內。我必須承認,這種穩(wěn)定性,遠超我對“地方工程”的刻板印象。
說個細節(jié):他們在電控系統(tǒng)里用的是西門子PLC,而非常見的廉價國產(chǎn)模塊,這種選擇并不常見——除非你真的懂藥品冷藏的嚴苛。而這樣一套配置,含設計施工總價下來約在9.5-12萬元之間。是不是超出你預期了?不過想一想,一批失效疫苗的損失,怕是遠不止這個價。
還有一點,必須講。這個冷庫建在綿陽某三甲醫(yī)院的后勤樓頂,我親眼看著施工隊在暴雨間隙搶時間裝管道,防水防雷處理做得近乎偏執(zhí)。這不單是工程,是責任感,是對“不能出錯”的敬畏。
那么問題來了,如果你也在三線城市,面對不確定的氣候、空間與預算,這種“非標定制化”的小型冷庫,會不會也是你的選項?